三国杀里何太后的鸩毒对高顺有效吗?

一、三国杀里何太后的鸩毒对高顺有效吗?

有用的,因为高顺的技能是“你的酒视为杀”,而不是说“不能使用酒”;同样的道理,高顺在濒死的时候,程普的“醇醪”也能把高顺救起来。

二、三国杀高顺台词有哪些,三国杀高顺全部台词详解?

陷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破阵斩将,易如反掌禁酒:点酒却色,所以无误 / 避险远疑 ,所以无误 阵亡:生死有命

三、三国杀原画怎么保存?

保存三国杀原画的方法有多种,以下为您提供两种方式:方法一:打开开发者工具(快捷键为CTRL+shift+I),然后寻找“网络”选项。找到一张心仪的原画,观察旁边弹出的网络指令。双击放大原画后,在旁边的网络指令中寻找后缀为png的指令,这个指令实际上就是原画的链接,点击保存即可。方法二:在游戏的设置中找到保存原画的选项,进行操作。具体步骤可能因为版本或操作系统的不同有所不同,若您在操作中遇到困难,建议访问游戏官网或咨询游戏客服。

四、三国杀刘协原画含义?

画正中坐着献帝刘协,他身后左右两边的黑暗中分别伸出了两只手,试图操纵他。而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两只手分别来自董卓和曹操。

按住刘协左肩的是曹操,证据是神曹操右腕上的手镯。

至于为什么不是标准曹操,可能因为标曹操的手上并没有什么标志性的装饰。

拉扯刘协右肩衣领的手则来自董卓,证据是董卓左手中指上的指环。

知道了这点之后再仔细看插画,董卓的大肚子和紫色外衣也是若隐若现的。

众所周知,董卓废少帝刘辩而立献帝刘协,又火烧洛阳逼迫献帝迁都长安。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作乱,曹操迎奉献帝迁都许昌,正是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献帝禅位于曹操的儿子曹丕,汉朝基业至此终结。

可以说,左右汉献帝一生命运的正是董卓和曹操。献帝的皇位得于董卓,安于曹操,最后也归了曹氏。

画师选择了这两个人物来辅助衬托刘协的形象,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

如果更仔细些,还能发现董卓身下是烈火焚城,曹操身下是万里冰霜。火应当是在暗示董卓焚洛阳的事迹。同时用冰与火的对立,隐喻董、曹二人对献帝的不同态度、汉室进退维谷的危险处境和献帝本人饱受的内心煎熬。

曹操和董卓一个按一个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使得献帝需要用尽全力才能维持平衡——他鬓角那一绺被汗打湿而蜷曲的发丝可以印证这一点。

对立与平衡,正是整幅插画的主题。

但是献帝的平衡岌岌可危。他被两股力量钳制,甚至连手中的鲁班锁都无力复原。摊开双手只能任由零件散落,这暗示了献帝对大汉江山的态度。

同时,献帝背后、身下坐着和脚下踩着的石砖也在飞速崩塌,隐喻汉室基业正在诸侯的征战中逐渐分崩离析。照这样发展下去,献帝最终将跌下龙椅,被冰与火的漩涡吞没。

画中各种细节,将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放眼全局,画面的动态感和感染力并俱。

五、三国杀阴原画是什么?

1. 三国杀阴原画是一种卡牌游戏《三国杀》中的一种卡牌。2. 阴原画是一种特殊的武将牌,它的特点是可以在游戏中使用一些特殊的技能,比如可以在其他玩家的回合中使用牌,或者可以在死亡后继续发挥作用等等。这些技能的使用需要玩家有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因此阴原画的使用难度相对较高。3. 除了阴原画之外,三国杀还有其他很多种类的卡牌,每种卡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三国杀的卡牌系统,可以通过玩游戏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来学习。

六、三国杀高顺是什么品质?

就比准备张飞,关羽,吕布强,还没到孙尚香那个档次,强度一般,不建议购买。

七、三国杀皮肤原画怎么提取?

提取三国杀皮肤原画,你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首先,打开三国杀游戏并找到你感兴趣的皮肤。

接着,使用开发者工具(通常是通过快捷键CTRL+shift+I打开)并定位到“网络”标签页。

然后,放大你想要的皮肤原画,在网络指令中寻找后缀为png的链接,这个链接通常就是皮肤原画的地址。

最后,复制这个链接并在浏览器中打开,你就可以保存这张皮肤原画了。不过,请注意,这样的操作可能涉及到游戏的版权问题,请确保你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八、三国杀高顺武器是什么?

高顺是菜刀流武将里较为高级的武将了,其一“陷阵”拼点赢后可以多刀输出

其二“陷阵”拼点赢后无视距离和防具,这也符合了高顺作为“陷阵营”主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历史史实。

由于其摸牌白板的属性,特意给他加了一个“禁酒”的技能,增加杀的数量,也算是较早的“四血两技能”武将

而“禁酒”其实是双刃剑,自己回合可能会增加输出,在回合外,也可能因为喝不了“酒”而卒

这与高顺最终因为吕布“禁酒”事件导致部将叛变被擒而死的史实相符合,而且历史上的高顺也恰好不喝酒。

【陷阵】也是较早的拼点流,与太史慈的【天义】相比,除了不能双杀外,还多了一个无视距离和防具的效果

可以打出“千里顺、兵”,“南蛮打死藤甲兵”等效果,单点爆破能力更强。

九、三国杀界高顺怎么获得?

获得方法:进入游戏,点开武将界面。选取武将高顺,消耗精粹合成。商城使用招募令抽卡。

武将技能陷阵: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与一名角色拼点:若你赢,此出牌阶段你无视该角色的防具,对其使用牌没有距离和次数的限制,;若你没赢,此出牌阶段你不能使用【杀】,若你发动"陷阵"拼点的牌为【杀】,则本回合你的【杀】不计入手牌上限。

十、三国时期的高顺是否被低估,谁能还原真实的高顺?

谁是吕布手下的头号强将?

相信大部分三国迷,都会把此票投给【高顺】而非【张辽】。

本文的主角,也正是统领吕布麾下精兵陷阵营的猛将高顺。

虽然史书上关于高顺事迹的记载少之又少,《三国志》中也没有高顺的个人列传。

关于高顺的史料记载,几乎无一不是正面的,他是武将的模范生。

这样也为后人对于歌颂高顺将军,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历史上的高顺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是否真的如拥趸所言“忠比云长,勇比文远”呢?

容笔者一点点细细道来,尽量依照事实来还原关于“陷阵之志,有死无生”的高顺。


为人如何?

高顺的为人是经得起高标准的道德考验的。

《汉末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 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高顺,做人清白、滴酒不沾、且具有威严,避免瓜田立下、不拉帮结派,为吕布带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精锐部队。

另外,高顺也是非常聪慧的武将,他善于洞察人事,十分清楚自己老板吕布的缺点:勇于犯错,绝不改过。

所以他懂得怎么劝谏吕布而不会惹得吕布生气。

《汉末英雄记》: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亡国者之所以亡国,并非身旁无忠臣名臣,只是不采纳他们的建议。吕将军啊,你过去下决定总是不够深思熟虑,在之后想到自己做错了,这些事情不断重复上演。

又如吕布拥兵自立的时候,曾打算讨伐山东开阳、莒城的军阀臧霸,以补充财资军备,高顺评估了当时双方的实力,做出了顾及吕布感受的体面劝告。

顺谏曰:“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

将军亲自斩杀董卓,威震戎狄,声名远扬,远近都敬佩您,您要什么东西都会得到的,何必亲自去要财货?万一得不到,岂不有损威名?”

可惜。

“布不从。霸畏布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

如果说陈宫是大男孩吕布的商业合伙人的话,那高顺的定位则更像是少爷吕布身边的熟男保姆。

比起陈宫,高顺更会从心底里期待吕布的成长,同时勤勤勉勉地为他擦屁股。


领兵能力如何?

前面提过,高顺非常擅长训练士兵,是吕布军团王牌精锐陷阵营的统军大将。

那么,在武将的最核心技能——领兵作战上,高顺的表现又如何呢?

高顺最拿得出手的两次带兵战斗,都发生在吕布执掌徐州期间。

《三国志·魏术》:“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

高顺曾在追击战中击败了刘、关、张一伙,而且还收拾了曹操派来弛缓刘备的夏侯惇一军。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惇正是在和高顺一军的战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成为独眼将军。

收拾元气大伤、屡战屡败的刘备团伙,胜利并不意外,只是能在连续作战的情况下,再克一支曹操精锐,高顺的实力可见一斑。

另一场精彩的战斗,则是快速平定吕布军团内部的叛乱。

《汉末英雄记》: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閤外,同声大呼攻閤,閤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 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众,萌众乱走,天明还故营。 顺砍萌首,床舆性,送诣布。

建安元年六月某夜,吕布部将郝萌(河内人)密谋造反。

吕布听到外面吵闹,知道事情不妙,衣服都没穿,就带着老婆从卧室厕所的墙上翻出去。

遇到危难的时候,吕布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高将军,于是直奔高顺营帐。

两人碰面后,高顺再一次展现出了他的熟男魅力。

他冷静地问奉先:将军呐,你还有什么信息没告诉我?

吕布想了想,说“外面的人操着河内口音”。

听完之后,高顺马上点出了叛徒的名字:郝萌。

高顺立即点兵出营,杀入吕府,万箭齐射,并在曹性的协助下剿除郝萌,他朝提郝萌的首级呈现给吕老板。

从已有史料来客观评价的话,高顺的战绩并不能达到一线猛将的水准(两场胜利都是小范围的战役胜利,收拾的是两位三国常败将军:刘皇叔与夏侯惇;外加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吕布部将)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肯定的是,高顺是有将才的将领,勇武过人且能做到冷静稳重。

只叹,在历史洪流面前的个人选择,让他没能登上更大的历史舞台。

然而,在一定程度来说,这是高顺自己做出的选择。

高顺明明早就知道吕布的脾性和缺点,却依然不离不弃地跟随他征战四方。

对于这种选择,想必有很多朋友都不太赞同,比如司马光大大。

司马光是这样评价高顺的:委身于残暴肆虐的非正统君主吕布,浪费自己才华,不足为取。

《傅家集》:顺托身失所,迷远不复,以陷大戮。

当然,也有不少朋友会持不同意见,如笔者。

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感,不见得非要建立在评估知己人品、发展的好坏上。

忠义两字,在某些人心中的份量,也是远远大于生死的。

这样的情感,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理解的。

至于到底是大奉先的哪一点使得高顺“鬼迷心窍”?

根据现存史料,笔者真的无法给出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推测。

也罢,在一定的史料基础上探知真相固然迷人,但在足够的史料留白里“想象”历史也同样有趣。

高顺大概没想到,从追随吕布的那一刻开始,自己的名字已经在冥冥之中注定要同“万人敌”吕布一起流传后世。

能和当年在危险时刻第一个想到的人一同赴死,想必是吕布人生中最后一件幸福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