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域特色的科技作品?

一、农村地域特色的科技作品?

小巧的单人耕田机,农药撒播无人机,太阳能发电机。

二、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

《凉山文学》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文学双月刊,以培养凉山彝族及其他彝族地区的文学作者为己任,以发展民族文化为宗旨,以繁荣文学事业为目的。展示凉山民族历史文化及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风采,推动凉山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

《凉山文学》长期以来受到少数民族作家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学的读者、作者的喜爱。《凉山文学》以鲜明的不可替代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深受广大民族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的喜爱。

三、东汉最具特色的雕塑作品是?

东汉大兴石刻,以四川省灌县都江堰168年雕刻的李冰石像最为重要,石像高290厘米,形貌雍容大度。

东汉石俑以河北望都墓的182年雕刻的骑马石俑最为出色,通高79厘米,刻画一位买鱼沽酒、骑马而归者怡然自得的神态,马腹与基座之间已作镂空处理,显示圆雕技艺益趋成熟。

四川的东汉石俑较多,其中,重庆江北区鹅石堡东汉墓有3件伎乐石俑,姿态或坐或立,以刀法简洁、形象生动见称;峨眉双福乡出土农夫、部曲、伎乐等石俑,以形象丰满、神态淳朴见长;芦山石马坝出土两件镇墓石俑,或持锸执箕,或执斧捉蛇,以形貌狰狞为特色。

东汉石雕艺术的成就还体现在造型劲健的大型动物雕刻上。如山东临沂石羊岭的一对石羊,高95厘米,用矩形石材雕成,胸前分别镌刻“永和五年”、“孝子孙侯”、“孙仲乔所作羊”等隶书刻铭,形象古朴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此外,陕西咸阳沈家村发现的一对石兽、山东嘉祥武氏祠的一对石狮、四川芦山杨君墓石狮及雅安姚桥高颐墓石辟邪等,均属东汉晚期的优秀石刻。属石翁仲性质者,有安帝元初年间雕刻的河南登封中岳庙前一对石人,作夹道而立、拱手拄剑状,用方柱形石材雕成,形貌朴拙。

江苏东海昌梨水库墓的妇女抱婴蜀柱、山东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的多人物高浮雕蜀柱,其形体虽略小于上述石刻人像,而生动活泼程度过之。

四、包头的地域特色?

包头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东戈壁省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境内有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乌拉山(以昆都仑河为界),山峰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峰海拔2324米。全市由中部山岳地带、山北高原草地和山南平原三部分组成,呈中间高。

五、琵琶的地域特色?

琵琶的声音非常振撼人心,适合战马奔腾的局面,以地域上来说有西北的特色。

六、银川的地域特色?

银川地域特色是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春秋两季温暖,四季分明

七、敦煌的地域特色?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是众说纷纭。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总之,“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这点应是没有疑问的。

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夏、商、周时,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在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

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后大月氏强盛,兼并了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两次挫败月氏,迫使月氏人西迁徙于两河流域(锡尔河、阿姆河)。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汉武帝继位后,于建元二年(前138年),首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汉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汉代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南线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越过葱岭而到安息,西至大秦(古罗马);北线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汉唐之际,又沿天山北麓开辟一条新路,由敦煌经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国(东罗马帝国)。汉宋之际,丝绸之路是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敦煌也由此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八、雕塑艺术与地域特点?

以下是我的回答,雕塑艺术与地域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对雕塑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雕塑艺术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特色。例如,中国石雕之乡——嘉祥石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这个地区的石雕工艺以当地盛产的天青石为主原料,辅以大理石、汉白玉等名石珍品,雕刻成千姿百态的现代工艺品。其代表作品包括龙亭龙柱、琼楼玉阁、飞禽走兽、人物花草及仿古器皿等,在保持与发扬传统雕塑艺术之精华的基础上,又赋予了现代雕塑的时代气息。另外,中国古代雕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例如,秦汉时期的雕塑粗浑、雄大,魏晋时期的雕塑健朗和潇洒,唐宋时期的雕塑丰富、端丽等。这些特色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传统紧密相关。此外,地域特点也影响了雕塑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例如,中国南方的雕塑艺术注重细节和线条,而北方则更注重气势和神韵。南方的雕塑艺术受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和园林建筑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一种细腻、优雅的风格,而北方的雕塑艺术则受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和粗犷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一种豪放、粗犷的风格。总的来说,雕塑艺术与地域特点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为雕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同时也影响了雕塑艺术的形式和风格。因此,欣赏雕塑艺术时,我们不仅要看其形式和技巧,还要了解其背后的地域和文化背景。

九、潮州地域特色?

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十、郑州地域特色?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构造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貌序列。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变大风多,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全年平均气温15.6℃;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15℃。全年平均降雨量542.15毫米,无霜期209天。全年日照时间约1869.7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