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罩染用什么笔?
一、油画罩染用什么笔?
对,我就是没跟上,高中的东西我也去看了,我真的去跟了也不一定跟不上。你就是在那些好学校的那堆人吧,站着好老师好好条件,那可不是呢,分高吗。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二、油画的罩染是怎么染的?
直接画法和间接画法的区别很大,直接画法基本上在做画过程中一气呵成。而间接画法是运用多层罩染的技法完成的,比较耗费时间。油画的多层罩染的技法主要是借鉴坦培拉技法,基本做画步骤:先在画布上勾绘出精细的素描稿,然后用一种颜色薄薄地罩染一遍,(要透出底下的素描稿,不能盖住)然后按照整幅画面的明暗,将亮部提亮,再将暗部压重。<br><br>然后再根据要表现的颜色分层罩染。一定注意要等上一遍色层干透以后再罩染下一遍颜色,否则会产生色层之间的吸油,会影响画面效果。<br><br>直接画法和间接画法最大的区别在于:直接画法是用画笔在画面上来调和颜色的,而间接画法是用视觉在画面上来调和颜色的。根据要表现的颜色分层罩染。一定注意要等上一遍色层干透以后再罩染下一遍颜色,否则会产生色层之间的吸油,会影响画面效果。间接画法是运用多层罩染的技法完成的,比较耗费时间。油画的多层罩染的技法主要是借鉴坦培拉技法,基本做画步骤:先在画布上勾绘出精细的素描稿,然后用一种颜色薄薄地罩染一遍,(要透出底下的素描稿,不能盖住)然后按照整幅画面的明暗,将亮部提亮,再将暗部压重。
三、罩染油画黑白稿用什么颜料?
油性罩染,或者可以说是所有的油画颜料,都能够完全地覆盖丙烯画层。
四、请问油画罩染怎么做?
罩染是用一层透明的薄颜料覆盖在一个已经干燥了的画层上,这个画层既可以是厚的也可以是薄的。
由于底层的颜色可以透过罩染层显现出来,所以这与任何不透明画法所得到的效果有很大的区别。
在进行罩染之前先要确保早前的色层都已经完全干透。
如果要直接在底画上进行罩染,底画可以直接使用丙烯颜料来绘制。
油性罩染,或者可以说是所有的油画颜料,都能够完全地覆盖丙烯画层,但是丙烯颜料却无法附着在油性画层上。油画基本修复流程一,清洗画面在调制清洁溶剂时,首先必须分辨溶剂的强度,有许多溶剂在使用以后,将严重破坏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侵蚀作品的涂底层,使涂底层的质地变软,比如醋酸,氨,丁酸胺等都不宜使用.一般常用的溶剂有:绘画用白酒精,纯松节油,酒精,丙酮,苯,二甲苯等,有许多溶剂是可以混合为二种,三种甚至四种一起使用,而每一种溶剂都有它的特性与溶解功能,这完全要视作品的材料污染程度与承受程度而定.但无论是何种方式,最基本的是修复师事先一定要先在作品的一角实验溶剂的清洁功能,确定没有问题以后才能使用,这样才不至于对作品造成遗憾的伤害.清洁的过程是将调制好的溶剂用棉花沾起涂在作品表层并轻轻擦。
逐渐可以发现棉花因感染到凡尼斯层或灰尘变成暗黄色,一般是直到棉花己不再沾染任何污点,大致就可确定已经干净,同时决不可伤及颜料.清洁工作的成功与否,完全是看修复的个人经验与判断.二,填补白浆如果作品的表层因为龟裂剥落或破损过于严重,产生许多凹陷的空白处,就要进行白浆填补,使其回复平整的表层.应用的材料先取适量水性的动物胶,用隔水加热的方法加热,逐渐加入少许的蜂蜜,酚与熟石灰,将加热后的白浆涂在凹陷空白处并塑造与周围相应的笔触.填好白浆处呈白色.
五、油画罩染技法使色彩通透原理?
在传统油画的制作过程中,总是以塑造来完成建立形体、坚实形体、突出肌理的任务。
另一方面又总是以透明或半透明罩染来平衡和协调形色的大关系,体现微妙的形色、肌理、层次上的变化。
这两方面的不断补充和调整便形成了传统油画那实在、丰富、细腻、润泽、透明的完满品质。 罩染是指用调色油或媒介剂稀释颜料来进行透明或半透明薄染的方法。它是传统油画技法中最重要而特殊的一种技法,它直接将油画形色中既润泽又透明的特性和优点显示出来,成为后人在技法上一直追寻和研究的课题。没有透明罩染便没有古典油画中的素描层次、肌理层次、色层层次、冷暖层次。我们知道古代油画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通过多次覆盖、罩染达到最后效果。
六、油画罩染的具体步骤和用油是怎样的?
关注 WeChat【更换呼吸】
后台回复【提白罩染】获取更多演示示例视频下载链接
在之前的文章中 色粉画作品 王光乐的渐变色域 中我们隐约地提到过罩染技法。事实上,你可能已经在很多油画作品中见过这种技法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组罩染技法的过程示例。看一下油画在写实领域为何如此出色,甚至可以完成对现实的超越。
〔德国〕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自画像油画 67.1cm×48.9cm 1500年 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藏
古典油画技法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在白色底层上的罩染,让光线透过罩染层被白色底层折射回来,它使画面产生一种内在的光,如果控制得当,画面色彩厚重而通透,光彩夺目,这是直接画法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这种现象叫:“光学灰”。
透明罩染技法,又称多层透明画法、间接画法,指在绘制油画的过程中,将素描塑造与色彩表现分开进行,利用某些具有特殊透明特性的油画媒介剂来调和色彩,通过多次透明色彩的重叠,达到造型完整和色彩丰富的一种画法。
〔德国〕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自画像油画 52cm×41cm1498年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馆藏
直接画法
直接画法,本是“混合技法”当中建立底层画用的第一个步骤,直到十九世纪才被大量运用到油画创作中。自委拉斯凯兹以来,底层画不再用丹培拉,也用油画颜料。十九世纪的画家们逐渐地让底层画直接达到完成感很强的效果。色层变简单了,画家们用“高厚低薄、明遮暗透”的办法保持油画材料和技法的美感。后来的印象派把这一办法中“厚遮”的效果抽离出来,发扬光大。可以说是油画技法当中最简单、历史最短的方法。
自扬·凡·艾克的弗拉芒画派油画间接画法系统以后,又形成了尼德兰和意大利两大油画间接技法体系。自此,罩染技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提白塑造罩染法、灰色塑造罩染法和融合画法罩染法。
〔意大利〕安托内洛·达·梅西纳 佣兵队长肖像油画 36.2cm×30cm 约1475年 巴黎卢浮宫藏
提白塑造罩染法,画面定稿后,首先要做一油性有色层。根据预期,可以将有色层处理为中性色调,也可以处理成与画面最终色调成类似或对比的色调;然后在有色层上,用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坦培拉白色(或浅色),从画面的亮部(或浅处)开始进行提白、提亮,塑造形体。
小汉斯·荷尔拜因
出访英国宫廷的法国大使
材料:布面油画尺寸:209.5×207㎝年代:1533提白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加深暗部,尽量地保持暗部色彩薄而透明。因为罩染色彩后会使画面明度变暗、对比度减弱,所以提亮完成后的画面需要具有强烈一些的明暗层次。最终,完成画面的黑白灰层次和整体效果。
〔比利时〕扬·凡·艾克 戴蓝色帽子的人油画 19.1cm×13.2cm 约1430年锡比乌布鲁肯塔尔国家博物馆藏
提白层的颜色干后,继续用油性透明色或半透明色进行罩染,完善画面的形体和色彩关系,并产生间接画法特有的透明、含蓄、晶莹的材质美感。不透明色的提白用来造型,透明色的罩染解决色彩,两者交替进行能获得造型和色彩的严谨与深入。
乔凡尼·贝利尼 行政长官的肖像50.0x35.0 厘米 木板油画 约1507 年
此画法的代表有扬·凡·艾克,以及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罗吉尔·凡·德尔·威登、雨果·凡·德·高斯、乔凡尼·贝利尼、阿伯拉罕·宾卡斯、小汉斯·荷尔拜因等。
〔比利时〕扬·凡·艾克 受胎告知 油画90.2cm×27.1cm 1434—1436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提白塑造罩染法的基本绘制步骤来具体地讲一讲这种油画技法。
起稿
直接在画布底子上起稿。尽量准确地造型,减少在画布上的擦改以免损伤底子。起稿时以线条为主,只要明确形象的轮廓及重要结构线就行了。完成后用软布轻掸去多余的碳粉只留下淡淡的线稿不致于污染颜色。
转透素描线稿
先在与画布等大的纸上画出详尽的素描稿,然后用刺孔扑粉法,色粉转印法等方式把稿子转印画底子上。这种方法可以让画家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构图和形象刻画等问题。透稿时不排线条、不涂明暗调子,注意保持画面的洁净。
淡墨勾线定稿
用少量的水稀释中国墨汁,使墨线淡一些,用尖头毛笔或小号笔蘸墨汁按木炭条草稿勾勒,使画面形象用少量的水稀释中国墨汁,使墨线淡一些,用尖头毛笔或小号笔蘸墨汁按木炭条草稿勾勒,使画面形象更加明确并固定下来。
罩染基底色
这一层的作用在于使画面得到一个稳定沉着的中间调子。注意刷完后画布需平放晾干,不要直立,以免颜料流痕破坏画面。颜料的量要适中,使画面有一个半透明又沉着的效果,必须透出墨稿,如果颜色太重,要用海绵或软布快速吸去。
底层画色调并不透明,并且应该比透明色层浅淡,随后罩染的透明色层将逐渐的加深画面的色调,因为透明色层薄罩染后底层素描仍会透出,不会变动造型。
单色素描
用上述的媒介剂调和不加白的褐色,稀薄地画出素描关系,并且保持暗部的透明性。
提白
趁熟褐油色未干,以坦培拉白色(蛋清调和钛白粉)提白亮面,注意明暗的过渡与衔接。
提白,传统上称为“灰色法”。灰色可以是黑白调和成的浅灰,也可以是赭石和白调和的灰,或土绿和白调和得灰。先用这些浅灰把素描关系和必要细节充分表达出来。
趁白色未干时用干笔轻扫,向暗部过渡,利用“飞白”效果显出中间色调,使素描效果更概括、强烈、深入。
罩染透明色
开始之前,先检查上一步骤的颜料有没有干透。如果用手轻摸还能带出颜色,那么不能急于罩染,不然会将白色带出而使色彩不透明。
接着预先把颜色挤到专用的白色调色板上,用画刀将每块纯颜色调上媒介剂成为透明色放在每块颜色的下方,也可直接用媒介剂调和纯色使用。
第一遍色罩染要大胆,不拘小节,灵活性也较大,可以是罩上同一色调,也可以分亮部,暗部和背景用不同的颜色罩染,也可以是亮部罩染,紧接着调配与形体色彩比较接近但较粉气的颜色画暗部,让罩染与刻画结合起来。
局部提白
提白右侧脸部与脖子等处。
局部罩染
对局部提白处进行罩染,并在鼻梁侧面、眉弓等冷色处以群青色罩染。
步骤9:局部罩染
再次提白
趁上层罩染色未干,以坦培拉白色进行提白塑造。罩染层干了之后继续罩染,反复多次。罩染的颜色通常比较单纯,明净,不过多地调和复合颜色,每层薄如哈气。
再次提白
再次罩染
反复提白与罩染
由于透明色本身并不是“实体”,它的特征是依赖具有实体的底色,若在灰色层实体上罩染,最后呈现的效果便多少有些灰暗,因此需要把底色层中的亮部先提白或边罩染边逐次提白,方可获得亮部各浅色区域微妙而发亮的色彩变化。而反复提亮会形成亮部厚,暗部薄的对比效果。中间层次的灰色在底色层与透明层的多次交互作用下会产生微妙的“光学灰”。
在透明画法中,上光着色与提白覆盖可以交替进行。有时两三遍即可,也可能几十遍不等。这种混合技法既利用了坦培拉颜料的媒介剂乳液速干、干后色层坚固、塑造效果精细硬朗的特性,又结合了油画颜料融合迅速、色彩饱和、再现颜色快、易于晕接的特点。注意提白要趁罩染油色未干时进行,而罩染则要等到提白层干燥后进行。
深入刻画,整体调整直至完成
提白与罩染交替进行。随着画面的逐步深入,提白的面积也在逐渐缩小,直至剩下高光区域。上一次的罩染只要绘画关系准确就不需要改动而成为中间灰色调。画面层次越趋丰富,结构形体和空间关系就越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深入刻画的过程是由两个紧密结合的步骤交替组成的。提白是对造型的塑造,使造型进一步明确,更生动传神。罩染使形象得到丰富的色彩。
罩染的过程也是深入刻画的过程。在透明色罩染的基础上,也可结合半透明色甚至少量不透明色做深入刻画,干后再进行罩染调整,直至完成。最后,待画面彻底干燥后上光油。
本文节改写自《油画》2019年第1期
作者:项仕中
《油画间接画法实例之提白塑造罩染法》
七、油画的罩染法是怎么样的?
罩染法是油画绘制中的一种技法,通过在底色上涂抹一层透明的颜料,来掩盖底色上的不足之处,从而使画面更加完美。
罩染法的步骤如下:
1.首先,使用颜料(如丙烯酸颜料)画出要罩染的底色。这个步骤要求底色颜色必须完全干燥,否则透明颜料会渗透到底色下面,导致画面不均匀。
2.然后,选择一支软毛画笔,将画笔沾取适量的罩染颜料。在选定的区域,轻轻地涂抹一层透明的颜料。
3.在罩染时,要根据画面中不同颜色的深浅和纹理,控制透明颜料的涂抹厚度和浓度。通常情况下,罩染颜料的涂抹厚度应该比底色颜料稍微深一些,以便在底色上形成自然的过渡。
4.罩染完成后,可以使用画笔或喷枪进行微调。如果罩染颜料过于浓厚,可以用画笔或喷枪轻轻地擦拭,使画面更加自然。
5.最后,使用软毛刷或海绵,将罩染颜料轻轻地扫过画面,使画面更加平整。
八、什么是罩染?
罩染就是用一层透明的薄颜料,覆盖在一个已经干燥了的画层上。这个画层既可以是厚的,也可以是薄的。
底层的颜色可以透过罩染层显现出来。所以,罩染后的画面效果与任何不透明画法得到的画面效果,有很大区别。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使用逐渐加重的颜色,层层叠加来得到很明亮的红和蓝。不透明的颜料,在这个技法中用量很少,有时甚至是完全不用。
但在颜料比较厚的绘画中,使用罩染技法,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伦勃朗就是用厚重的铅白来堆积出肖像的亮部,再以一系列的罩染层进行表现。透纳也使用同样的手法,绘制出来他那遥远又明亮的天空。
伦勃朗总是用透明颜料来绘制暗部,这样使得暗部既透明又有一种虚幻的效果。
透明的群青,罩染在黄色上,会得到绿色。深红罩染在蓝色上,会得出紫色。
九、什么叫油画?
油画是用油画颜料在画布、纸、木板及墙壁上绘制的一种画类型。
油画是欧洲人发明的。约在公元10世纪时就有了油画的形式,经过各方面的改进,终于在公元15世纪形成了油画艺术。
十、如果罩染是涂抹很薄的透明色,那么罩染,是否违背“肥盖瘦”的原则?如果罩染方法不当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我回答时看到的问题是:如果罩染是涂抹很薄的透明色,那么罩染,是否违背“肥盖瘦”的原则?如果罩染方法不当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终于遇到技术流的问题了,放着我来(ノ>ω<)ノ
第一个问题,罩染确实就是用很薄的透明色,覆盖在原有的涂层上。如果操作方法得当,是不违背肥盖瘦的。所谓的肥盖瘦,指的就是油画越靠上的层应该含油量越高。但是罩染这一层实际上用的不是“油”,而是另一类媒介,下面细说。
正确的操作步骤大概是这样的:
1,绷好框后,打磨掉粗线头;
2,如果你遵循古法就去熬兔皮胶,现代的就白乳胶,顺着经纬线两个方向刷胶,我个人喜欢三到四遍。胶干以后对着光看是否有漏光的孔,有的话在孔上稍微补刷;
3,做底子,这个因人而异,也有吸油、半吸油的区别,我个人喜欢半吸油。古法用土红铅白色粉调油,上加一层银灰,现在基本都是石膏了。刷个三四遍,打磨。(这时候最好预估一下画面完成之后的悬挂方向,跟水平线平行的方向上留一点质感,对作品打灯展览效果有帮助);
4,起稿铺色,这个阶段用松节油或者新型无味稀释剂,起到稀释管状颜料的作用,作为“瘦”;
5,第一遍颜色,直接用颜料,不用或者尽量少用媒介,这样管状颜料自带的油就有比上一层肥一点的效果;
6,第二遍颜色及以后的层,这个阶段用核桃油亚麻仁油之类的油类媒介,逐步增加,视乎你想要的干燥速度和最终的光亮效果,就是逐渐“增肥”的步骤;
7,罩染阶段,古法用一种叫做“光油膏”的东西,现代很多画家用“丽坤”(Liquin),
注意了,无论是光油膏还是Liquin,它的本质是溶解在稀释剂里的树脂,也就是说,它和前一层的纯油类媒介不是同一种东西,而和后面一层的上光油比较类似,都是树脂类的媒介剂。树脂具有成膜力,实际上等于说把你之前画的层小小地封起来了,所以这个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肥盖瘦,而是可以算作上光之前的最后步骤。如果这个阶段强行用很多油类媒介调一点点颜料,薄是薄了,但这个色层就会因为过多的油容易导致发黄,干燥速度也贼慢。所以正宗的罩染用的并不是油类,而是上述树脂类的媒介,这个算是很多学习罩染朋友的一个误区吧。
8,上光,这个阶段就是用树脂类的光油把完全干燥的画面封存起来。从这个角度说,丽坤等树脂类媒介可以起到一个暂时性的上光作用,有一些赶画展的画家来不及上光的,会用丽坤薄涂一层达到暂时上光效果。
以上就是完成一幅古典技法油画的大概步骤,那么肥盖瘦的问题解决了,下面简单说说如果方法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
1,刷胶不当会造成作品抗潮湿能力下降,以及“漏油”,即画面的油份渗透到画布背面;
2,做底不当会导致上层的油份无法吸收或者吸收过度,经过时间的作用有可能会让画面开裂、沉降等;
3,绘画过程中如果无法正确理解掌握各种媒介的用途和特性,短期内没有什么看得出来的大问题,但是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出现发黄、开裂等油画常见问题。比如前一层用了缓干性质的油,后一层却用了速干性质的油,就会导致两层之间无法正确结合而可能开裂等。
推荐参考书籍:
《欧洲大师技法和材料》【德】马克思·多奈尔
暂时讲到这里,有进一步的问题请各位在评论区留下,有时间我可以更新答案~
禁止转载